第(2/3)页 “这个你不懂,不过以后你就明白了。”刘仁玉不想说的太多,便只能含糊应对。 “相公,照着你的意思,那我们杜家的产业,是不是也只能由一个人继承?”杜若男听到这里,忽然也出声问道。 “你们杜家的产业不光是靖边堡有,大明的其他地方也有,暂时不适用这条规矩。”刘仁玉解释道。 “那就好。”杜若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 “玉芸,你不是说不谈这些事情的吗?为何你自己却先说这些事情,你且不要管这些,安心吃饭吧。”刘仁玉说完,便专心致志地扒拉碗里的饭粒。 孙玉芸听了刘仁玉的话,只好暂时将这个事情压在心里,且先吃饭再说。 于是笑语欢声,再度弥散于暖阁之中。 ****** 吃团圆饭的不仅仅只有刘仁玉一家。 刘家堡,简陋的窝棚里,经历过大难,劫后余生的流民们围坐在一起,看着刘仁玉派人下发的还在冒着热气的羊肉火锅,各色蔬菜,还有香喷喷的大米饭,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神采。 “你们可要记住,咱们现在能够活着,还能够吃上这样的好东西,全部都是因为刘大帅,若不是他,咱们只怕都已经成了死人。” 一个流民老者望着自己身边的亲属,一字一句严肃地说道。 “爹说的是,刘大帅还把祸害咱们的流贼都给杀了,算是给咱们报了仇,这恩德说什么也要报答。”一个精壮的男子接上一句话道。 “还给咱们发房子,发地,这样的活菩萨要到哪里去找?”一个看起来约摸十五六岁的少年郎说道。 “就是有一点儿不好,咱家二蛋过完年就到了十八岁,就不能养在家里,就要出去自谋生路了。”一个头发半白的老妇人略略有些郁闷地说道。 “娘,不打紧的,听说他们靖边堡军招兵,只要年满十八岁就可以参军,我便是离了家,也可以去参军来养活自己的。”那少年郎满不在乎地说道。 “你这伢子说的什么话,不许你去参军,战场上刀枪无眼,要是你死了可怎么办?”那老妇人眼睛一瞪,大声说道。 那少年郎被老妇人一瞪,顿时有些畏惧地缩一缩头道:“不当兵也成的,听说这个刘家堡的工厂以后招工人,月钱有十两银子,也挺不错的,我就当工人去。” “哎,也只能这个样子了,你去当工人,总好过去刀头舔血。就是不知道这刘大帅为何要来个长子继承制,大明就没有这样的规矩。”那老妇人皱着眉头,唉声叹气道。 第(2/3)页